「人類世」(Anthropocene)這個概念,由1995年諾貝爾獎得主、荷蘭大氣化學家Paul Crutzen所命名。他認為,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足以形成一個新的地質時代。一直以來,「人類世」都被人視作等同破壞自然生態的「環境大災難」。不過,四月中旬,十八位研究人員、社會運動者、和慈善家出版了六萬餘字的短文,名為《生態現代主義者的宣言》(An Ecomodernist Manifesto),提倡一種不同的、而且極為樂觀的「人類世」,引來環保運動者的大辯論。

Capture

《生態現代主義者的宣言》的作者,大多數都與加州奧克蘭的智庫突破研究所(Breakthrough Institute)有關。

宣言作者自稱「生態現代主義者」(ecomodernists)和「生態實用主義者」(ecopragmatists)。他們認為,在政府投資的支持下,科技有助人類減輕氣候變化的問題,甚至可以保護土地,消滅貧窮。

具體來說,他們:

認同城市化、密集式農業、核能、水產養殖,和海水淡化;

反對郊區化、低產養殖,以及那些需要動用大量土地的可再生能源。

他們認為,高效能的太陽能電池、先進的核裂變、核聚變,「代表一個最合理的方向,使人們從此脫離(decouple from)不穩定的自然,通往穩定的氣候」。

突破研究所的創辦人是Michael Shellenberger 與Ted Nordhaus

早於2004年,當他們仍然在幾家環保團體當策略顧問,便已經出版了批判環保運動過份狹隘的短文〈環保主義之死〉(The Death of Environmentalism)。為了應對全球暖化的複雜性,兩人指出,環保運動需要盟友,並且需要一些超越「改善政策」這層次、足以吸引盟友的遠大視野。他們寫道:

「在美國,沒有任何環保主義者可以闡明一個跟未來危機的程度相對稱的遠大視野」。

四月的新宣言,最令人難忘的是聲稱人類要跟自然「脫鉤」(decouple human from nature)。雖然,宣言的作者認同保護生物多樣性和野外生態的重要性,但是,他們的立場基本上是一些學者稱之為「後保護主義者」(post-preservationist)的想法--即人類應該擁抱(而非減少)自己對地球的巨大影響力。

宣言呼籲投資核能,引來憤怒是可以預期的。不過,大部份的批評者,更不滿的是它的語氣多於內容。該宣言的基本論點,包括:技術只要應用得宜,可以減少人類因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痛苦;相反,過份強烈的意識形態,會造成反效果。

Ben Minteer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環境倫理學的教授。他說: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正牌的實用主義者。但突破研究所鼓吹那種實用主義,我實在不能認同……實用主義之中很重要的是對『人性』和『謹慎』的重視,但是,我完全看不到突破研究所的實用主義有這些成份。」

Nordhaus辯稱,他們的「生態現代主義」是要回應環保運動中的末日意識、過份迷戀軟能源、過份把消費道德化等傾向。他們希望,環保運動可以更多考慮世界上九十億人的生活狀態。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英文系教授 Janet Lyon是研究「宣言歷史」的專家。她分析道,

「這宣言是一份聲明,一場論戰……它標示對話的結束,而不是對話的開始」

「生態現代主義者」的宣言無疑能夠吸引一些新的盟友,但肯定使他們跟一些分享共同理念的人愈走愈遠。

看看兩位被受爭議的環保學者的片段吧:

ㄒhttp://www.outside.hk/%E7%92%B0%E4%BF%9D%E9%81%8B%E5%8B%95%E8%AB%96%E6%88%B0%EF%BC%9A%E7%94%9F%E6%85%8B%E7%8F%BE%E4%BB%A3%E4%B8%BB%E7%BE%A9%E8%80%85%E7%9A%84%E5%AE%A3%E8%A8%8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verta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